-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21年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公告[11/20]
- · 小型气象建设项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弹药全程监控应用示范”顺利通过业务验收[11/02]
- ·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亚洲大范围降水和气温异常成因的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平台”顺利通过验收[11/02]
- · 气候所举行2020年冬季全国气候预测会商研讨会[11/02]
- · 我院次季节至季节团队关于2019年长江伏秋重旱成因分析被选为2020年《大气科学进展》第11期封面论文[11/02]
-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集成综合科学试验与示范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召开[09/18]
-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专项“主要经济作物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及防灾减灾关键技术”(2019YFD1002200)项目推进会在京召开[09/18]
- ·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物理过程机理研究”课题验收被 评为优秀[09/18]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亚洲大范围降水和气温异常成因的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平台”顺利通过验收
发布时间:2020-11-02 17:33:00
2020年10月22日,由中国工程院丁一汇院士担任组长,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9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在气科院召开我院张正秋博士主持的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亚洲大范围降水和气温异常成因的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平台”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汇报,审阅了有关文档资料,经质疑和讨论,认为:项目自主研发了远程脚本控制语言,提供用户进行二次开发语言环境,实现了本地PC客户端、远程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三者交互通信控制可视化管理;开发了数据更新备份、动力诊断、多模式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等4个功能模块,完成了“亚洲大范围降水和气温异常成因的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平台”研发;研发的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平台在气候异常成因诊断和气候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科学性,特别是动力模式诊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增强和提升气候业务能力。
在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所同志的努力下,历时6年自主研发了该平台。不同于传统的气象信息系统,本系统平台可提供用户二次开发框架,并且操作简便。在如下几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其一、自主设计了一套交互界面设计管理子系统,用户可以像编辑PPT一样,设计远程交互界面,降低了网络在线服务系统搭建门槛。普通科技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设计应用接口,促进科研成果及时向业务转化。其二、为本平台系统发明了一门“远程交互控制脚本语言”,并且,平台为该语言的编写提供一种智能指导系统。用户在编辑控制脚本时,可以根据智能系统提示,编写所需要的交互控制脚本。另一方面,该脚本语言也为系统功能的扩展提供了灵活性。其三、对气候模式动力诊断过程进行了自动化的设计,即使用可视化平台,实现了多模式数值试验和气候诊断的自动化,并为后续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业务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项目验收会现场图片
上一篇:气候所举行2020年冬季全国气候预测会商研讨会
下一篇:小型气象建设项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弹药全程监控应用示范”顺利通过业务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