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
  《应用气象学报》(双月刊)是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反映新理论与新技术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以及大气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科研动态 首页 >科研动态 >

我院次季节至季节团队关于2019年长江伏秋重旱成因分析被选为2020年《大气科学进展》第11期封面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02 17:31:00
  近些年破历史记录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凸显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干旱往往源于一段长时期内降水的不足,被认为是水循环的一个极端状况。由于干旱对人类生活、农业和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理解全球增暖背景下干旱的变化,并力求量化人类活动和其它外强迫影响因子对干旱的作用。
  2019年8-10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伏秋重旱,造成部分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江河湖库水位明显下降。我院的次季节至季节研究团队马双梅博士和祝从文研究员对这次极端干旱事件进行了归因。研究结果表明,赤道中太平洋地区的暖海温异常可以通过激发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气旋性环流异常,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少雨的干旱条件;源自气候系统自然内部变率的赤道中太平洋极端暖海温异常对2019年的长江中下游伏秋重旱具有重要贡献;全球变暖显著增加了类似极端干旱事件的发生概率。该文被《大气科学进展》接收并出版,并被选为2020年第11期封面论文。该宣传稿已在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EurekAlert!等相关网站刊出: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0/ioap-wce101420.php  
  http://www.iapjournals.ac.cn/aas/
  http://english.iap.cas.cn/  
  其他境外媒体相关报导和转载参见: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376-020-0077-8/metrics 
  发表论文:
 
 Ma, S. M., C. W. Zhu, and J. Liu, 2020: Combined impacts of warm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anthropogenic warming on the 2019 severe drought in East China. Adv. Atmos. Sci., 37(11), 1149–1163, 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0-0077-8.

2019年长江中下游伏秋重旱。封面图片是2019年秋季干旱期间拍摄的江西鄱阳湖干涸的湖底照片


上一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集成综合科学试验与示范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召开
下一篇:气候所举行2020年冬季全国气候预测会商研讨会

Copyright © 200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