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21年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公告[11/20]
- · 小型气象建设项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弹药全程监控应用示范”顺利通过业务验收[11/02]
- ·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亚洲大范围降水和气温异常成因的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平台”顺利通过验收[11/02]
- · 气候所举行2020年冬季全国气候预测会商研讨会[11/02]
- · 我院次季节至季节团队关于2019年长江伏秋重旱成因分析被选为2020年《大气科学进展》第11期封面论文[11/02]
-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集成综合科学试验与示范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召开[09/18]
-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专项“主要经济作物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及防灾减灾关键技术”(2019YFD1002200)项目推进会在京召开[09/18]
- ·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物理过程机理研究”课题验收被 评为优秀[09/18]
江淮地区一次冰雹过程的双线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作者:杨吉 郑媛媛 徐芬
关键词: 冰雹; 双线偏振雷达; 三体散射;
摘要:为了进一步认识冰雹和三体散射的双线偏振雷达观测特征,提高业务预警能力和奠定基于双线偏振雷达的地面降雹识别基础,利用南京双线偏振雷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19年3月20日冰雹过程发展、成熟和降雹阶段的观测特征及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1)雹暴在成熟阶段具有高悬的强回波中心和较高的顶高,强回波中心差分反射率ZDR<-0.5 dB,相关系数(ρhv)约为0.9,由于冰雹后向散射相位的影响,该区域比差分相位(KDP)呈现负值,指示了该区域有冰雹存在,并被相态分类算法(HCA)正确识别;(2)降雹阶段,高层反射率因子减小,强回波中心下降到地面附近,融化层以下ρhv增大,指示高层下落的冰相粒子整体尺寸减小;HCA识别到冰雹开始减少时,地面观测到冰雹;(3)三体散射的反射率因子(ZH)、ρhv和反射率因子标准差(SD(ZH))概率密度分布与北美三体散射比较接近;ZDR分布更偏向于负值区域,差分相位标准差(SD(φDP))分布范围大约是北美结果的2倍。